我在大學2007年的時候打開了第一本投資理財書-基金理財的六堂課,這本書帶我認識了各種基金的差異以及讓我有了分散投資、資產配置的概念,算是我的第一本入門書,那時台灣比較容易購買的只有基金,而且海外債券基金的內扣費用又很重,不利購買來做資產配置,而且那時大家只知道購買高收益債領配息而忽略了倒債風險,直到2011年元大才發行了元大寶來富盈債券基金,主要追蹤台灣的公債指數,這算是台灣的第一檔債券基金,但可惜流動性不佳在2013年後清算,而後一直到2017年第一檔美國公債20年才又由元大發行,直到現在呈現海外債券的市值比股票還大的狀態。
債券基金的分類如下,可依照不同的國家、存續期間的長短、發行的機構、國際信評機構的債券評定等級來看:
資料來源:基金理財的六堂課
*投資等級* | |||
標準普爾 | 穆迪 | 惠譽 | |
最高評級 | AAA,AA+ | Aaa,Aa1 | AAA,AA+ |
優良 | AA,AA-,A+ | Aa2,Aa3,A1 | AA,AA-,A+ |
好 | A,A-,BBB+ | A2,A3,Baa1 | A,A-,BBB+ |
中等 | BBB,BBB- | Baa2,Baa3 | BBB,BBB- |
*非投資等級* | |||
不確定 | BB+,BB,BB- | Ba1,Ba2,Ba3 | BB+,BB,BB- |
差 | B+,B,B- | B1,B2,B3 | B+,B,B- |
非常差 | CCC+,CCC,CCC- | Caa1,Caa2,Caa3 | CCC+,CCC,CCC- |
極差 | CC | Ca | CC |
最低 | C | C | C |
非投資等級的債券又稱為高收益債,也就是垃圾債,它會有違約的問題,也就是說他當初約定好給你的配息有可能經營不善繳不出來而直接倒債,以下為美國學者席克曼及哥登研究結果,高收益債違約率高達42%以上,所以一般的資產配置並不會加入高收益債。
資料來源:債券市場 謝明瑞
另外債券還需注意殖利率及存續期間,殖利率就是持有到到期日的收益率、存續期間則為利率影響的債券價格波動。台灣發行的海外債券ETF會註明在申購買回清單。
延伸閱讀:怪老子-債券殖利率,存續期間:債券價格波動之指標
點擊基金資產
資產配置的方式就是希望在股災時能減少資產的波動,抑或是有更多的金額可以加碼購買股票,下圖可以發現股災時報酬率由好到壞依序為1.美國公債20年 2.美國公債7-10年 3.中國的國級銀行債,然後就是跟著下跌的投等新興債及全球投等債,如果希望股災時有錢可以加碼應該要選擇前3種,大家還是習慣拿美國公債當避險工具,而股災發生時除了購買股票也可以購買後兩者,這時候殖利率會很高。
我用google試算表爬了海外債券的數據進行整理,連結如下,有些券商的網站沒辦法爬就不放入,同類型的債券殖利率扣掉管理費後數值較高且發行時間大於一年的我就用黃色標誌起來,可以參考看看。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iZJlsKgSV_0XYrPK5ZjFMZAtqjBvkxrZh5A9DR4n0pc/edit?usp=sharing
由上圖可知目前美債1-3年,7-10年的價格由於投資人避險購買,價格已經過高,殖利率扣掉管理費後已經趨近於0,可以放棄了,另外現在也是有史以來公債殖利率最低的時候,持有公債變成只是為了賺取價差而非持有到期,三大資產:股票、債券、房地產,假如避險的債券已經不適合持有,那現金必然會流向股票及房地產。
債券其實是比股票還要複雜的投資商品,想更加了解還是要打好基礎,建議去看債券市場概論這類相關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