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朋友來家裡打麻將,
發現他沒有開車過來,
詢問了一下原來是車子被撞了,
「保險真的很重要,我買的ETF獲利都被車禍賠掉了」他苦笑。
大部分的人車體險都只有在新車的時候保,
第一年後就都退保了,
因為通常業代幫你保的都是乙式車體險,
保費太高是讓人想退保的原因。
到底什麼是車體險?
就是當你的汽車因為以下原因毀損,保險公司會理賠修車費用給你。
以下參考資料為富邦產險。
費用的話甲式涵蓋最多保費最貴,丁式只有車撞車而且理賠額度上限比丙式低,所以保費最便宜。
[汽車是用來開的,不是用來撞的]
[小心開就不會被撞啦,哪有那麼衰]
[保險公司就是騙錢的拉]
以上是大多數人的心聲,當然更大多數人是連自己保了什麼都不知道。
讓我來講講我週圍發生車禍的例子好了。
案例一
克萊兒簽了新車不久開在路上被後車追撞,
導致衝撞前車,
汽車後面凹進去,前面保險桿也受傷,幸好無人受傷。
當天她連絡完警察做筆錄,
接著連絡保險公司且送車前往原廠估價,
維修費用約十幾萬,
過了幾天原廠通知汽車修好了,
有問題的零件全都更換原廠全新,
當天直接開回家這件事就結束了。
從頭到尾所有的事情都由保險公司處理,她保的第三人責任險的財損理賠了前車,車體險則由保險公司付了她的汽車維修費用,並且跟後車協商代位求償,這中間她沒有付任何費用也不用跟肇事者協商。
PS 所謂的「代位求償權」就是當事故發生時,不管責任方是否投保,受害者可以先從自己投保的保險公司獲得賠償,將追償的責任轉給保險公司。
案例二
某天在老婆娘家看電視,
門口突然「乒」一聲,
出去查看後發現岳母停在門口路邊的車莫名的被無照駕駛的人撞了,
請來警察做完筆錄後,
因為沒有保車體險,
接下來就必須自己跟對方協商理賠,
簽車到了原廠估價後對方覺得太貴,
又陪著他隔天拉去民間保養廠估價,
有些毀損不影響開車或外觀的就同意肇事者不更換,
費用算下來還是好幾萬,
接下來打電話聯絡肇事者,
肇事者的媽媽說要走調解委員會,
到時再協商要不要賠錢,
這時候處理這件事的損失就是:
1.時間,假如雙方和解失敗接下來就是上法院,你必須經常上班請假處理這件事。
2.金錢,汽車維修的部分,你為了節省時間通常都會做退讓,不會把所有壞掉的東西都進行維修,或是使用副廠件代替,而且要自己先墊錢維修。
3.精神,你的人生中就多了一件要花精神處理的事,不爽的時間會持續很久。
對方要理不理的樣子我們已經準備要寄存證信函,幸好後來肇事者願意好好理賠才結束這場鬧劇。
其實保車體險最主要的好處就是代位求償,
你可以節省很多時間精力讓保險公司去處理這件事,
而且假如你沒有保車體險,
對方卻有保第三人責任險,
當他撞你你要找她理賠的時候,
就變成你要面對的是保險公司。
他有的是員工可以陪你上法院,
你卻必須要請假才有辦法跟他玩下去,
但如果有車體險的話,
就是保險公司對保險公司的PK。
再來以我的6年車來說,
因為我都沒有理賠紀錄也沒有酒駕,
目前丙式的保費才3千多,
其實費用並沒有第一年那麼高,
以控制風險的角度來看只要發生一次就划算了,
從我身邊的經驗來看,
有開車的人起碼一半以上發生過車禍,
這個機率並不低,
所以大部分的人沒有任何理由不保車體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