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實際使用資產配置達到退休條件的提領金額時,
其實提領的方式與當初累積資產的方式差異不大,
簡單一點可以第一年提取資產的4%,
隔年以4%+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可以到行政院主計處查詢。
我們假設以元大標普500,富邦台50,富邦公司治理,富邦美債20年各為25%,12.5%,12.5%,50%的比例,
總資產為1500萬元模擬,
在2018/1/2的股票市價與資產價值如下
這時按比例提領總資產的4%-60萬,
資產仍需維持原本的比例,
所以分別提出元大標普500,富邦台50,富邦公司治理,富邦美債20年的15萬,7萬5,7萬5,30萬共60萬
到了2019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0.56%,
提領的金額為600000*(1+0.56%)=603360,
但因2018~2019有分配股息共304273,
所以2019/1/2只需提領603360-304273=299087,
表格提領金額+的為賣掉股票,
-的為買入股票,
領出時也是使用再平衡的策略,
(延伸閱讀:[理財]ETF資產配置再平衡入門)
漲比較多的會領比較多,
漲太少的或賠錢的反而會買入,
之後的年份就由此類推了,
如果當年錢沒花完下一年就可以提領少一些。
看表格似乎股數會越來越少,
資產的價值會越來越低,
但是實際上股價長期會越來越高,
甚至還有機會資產增漲,
到2020/1/2整個資產的價值達到16282611元,
比原本的資產1500萬還高,
投資股票不只看他的配息率,
還要看他的市價漲跌,
這兩個搭起來才是實際報酬。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定義: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 統計項目包含食物、衣著、居住、交通、醫藥保健、教養娛樂、雜項等7大類。
延伸閱讀:退休需要多少錢?如何打造退休的現金流?